【领导解读】淮北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张辉解读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布时间:2019-05-08 09:00 字号:

     2019年5月7日上午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张辉在淮北市广播电视台政风行风热线对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进行解读。

(一)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答:肠道传染病是由多种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传染性疾病。常见的有霍乱、细菌性痢疾、甲肝、伤寒、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等。夏秋季是肠道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高峰季节,特点是发病急、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危害性大。  

(二)肠道传染病临床症状有哪些?

答:肠道传染病临床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可伴有发热、头痛、全身中毒症状。症状的轻重要看感染的是哪种细菌和病毒,有些肠道传染病来势十分凶险如霍乱和中毒性细菌性疾病、食物中毒等,细菌在人体内大量的生长繁殖,毒素迅速进入人体血液,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病,导致多器官衰竭而死亡。

(三)肠道传染病的传染源是什么?

答:肠道传染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患有肠道传染病的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其粪便和呕吐物中带有的大量致病菌,从体内排出,污染周围环境和水源。

(四)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

答:一般是通过粪—口途径感染人或动物,主要通过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昆虫等4种途径进行传播。

1、经水传播:如果生活饮用水源被肠道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排泄物、呕吐物污染或在水中洗涤病人的衣裤、器具、手等,都容易造成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等肠道疾病的暴发流行。

2、经食物传播:食品在加工、储存、制作、运输、销售等过程中,被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也可造成局部的流行和暴发流行。

3、接触传播: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病人的衣物、文具、门把手、人民币等造成病原体传播。

4、昆虫传播: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在苍蝇、蟑螂等昆虫体内存活一段时间,并随着昆虫的活动进行传播。

(五)肠道传染病的分布特点有哪些?

答:1、地区分布:在气温高、湿度大、降雨量多、经济条件差、卫生设施落后、饮水和环境不卫生的地区,发病率高,且容易引起流行或暴发,发病率农村高于城市。

2、季节分布:每年的5至10月为肠道传染病流行季节,高峰在7月至8月。

3、人群分布:人群普遍易感,主要是个人卫生习惯差的人群。婴幼儿、儿童、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人群一旦感染发病,其症状更为严重。

(六)影响肠道传染病发病的因素有哪些?

答:主要有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两大类。社会因素如居民的生活条件、卫生设施、风俗习惯等;自然因素如气温、降雨量、相对温度、水旱灾害等,均可直接或间接影响肠道传染病的发病强度。另外,个人卫生习惯、机体免疫水平及病原体变异或传入新菌型等,对发病强度影响也很大。

(七)什么季节容易发生肠道传染病?原因是什么?

答:夏秋季节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因为夏秋季高温潮湿的气候,很适合苍蝇和病菌的繁殖生长;食物容易腐败变质,引起急性中毒;雨水充足,易污染水源,造成疾病的水源性传播;夏秋季人们喜爱生食瓜果,如洗涤消毒不彻底易患肠道传染病;夏秋季人们的食欲减退,营养吸收减少,出汗多,水和盐份丢失增高,喜欢开电扇和空调睡眠容易着凉等造成了机体抵抗力下降。

(八)肠道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有哪些?

答: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认真做好“三管一灭”(即管理好饮食卫生、饮水卫生、粪便卫生和消灭苍蝇)。作为个人一定要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主要措施有:

1、注意饮水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变质食物,尤其注意不要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水产品。食物要彻底煮熟、煮透。剩余食品、隔餐食品要彻底加热后再食用。外出旅游、出差、工作要挑选卫生条件好的饭店就餐,并尽量少食凉拌菜,最好不要在路边露天饮食小摊点就餐。

2、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常剪指甲、勤换衣服

3、注意劳逸结合,起居有度,生活有规律。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4、搞好环境卫生,加强粪便、垃圾和饮用水的管理,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设卫生村、卫生镇,消灭苍蝇、蟑螂、老鼠等传染媒介。

5、高危人群可接种伤寒疫苗、口服痢疾疫苗、口服轮状病毒疫苗、注射甲肝疫苗等。

6、当发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时,要及时去就近医疗机构的肠道门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9、“三管一灭”的内容指什么?

答:三管是指一是管好饮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吃苍蝇叮爬过的食物;不暴饮暴食;饭前便后要洗手;隔夜的饭菜和买回来的熟食要重新煮沸;餐具、食物要防蝇;餐具要煮沸消毒;生熟刀板要分开;生食瓜果要洗涤消毒;杜绝生吃水产品。二是管好水源:自来水要按规定消毒;不喝生水;不到被污染的河、塘水中取水、洗澡;不在河边洗刷肠道传染病的衣服、用具和便桶;防止粪便、农药、脏水污染水源;使用河水的地方,应划分饮水段和用水段。三是管好粪便:粪便要进行无害化处理;不施鲜肥;病人的呕吐物和排泄物未经消毒,不得乱倒。

一灭就是消灭苍蝇: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消除和控制苍蝇孳生地;采取各种措施消灭苍蝇、蟑螂、老鼠。

另外,发现肠道传染病病人,须立即去医院隔离治疗,并报告卫生防疫部门。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食物,肉食品要妥善保存并烧熟煮透。生食、熟食品的用具、容器要分开,不能混用。凉菜放醋和生大蒜,可抑菌调味。

(十)近日,手足口病发病有上升趋势,那么什么是手足口病呢?

答: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发的传染病,也是肠道传染病的一种,尤其是EV71(肠道病毒71型)传染性强,多发生于5岁及以下儿童,易在托幼机构和学校等集体场所暴发。我市每年4-7月份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

(十一)手口足病有哪些临床症状?

答:手足口病患者通常大多数病情较轻,呈自限性,病程一般为7-10天。患儿发病初期常出现发热、食欲不振、疲倦或咽喉痛。发热1-2天后,在舌头、牙龈和/或两颊内侧等口腔部位出现水疱,痛感明显,初期为细小红点,后形成溃疡。多数患儿手掌、脚底、臀部也会出现皮疹,皮疹通常不痒,有些皮疹带有水泡。

少数患者可出现脑炎、脑干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肺水肿、心肺功能衰竭等并发症,严重者可致死亡。重症或死亡多数由EV71感染所致。

(十二)哪些手足口病病人容易发展成重症病例?

答:具有以下特征,尤其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患者,可能在短期内容易成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

1、持续高热不退;

2、精神差、呕吐、肌肉痉挛、肢体抖动;

3、呼吸、心率增快;

4、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

5、血压增高或降低;

6、血糖增高;

7、外周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十三)手足口病是怎样传播的?

答:手口足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触被其污染的毛巾、牙杯、玩具等物品或环境而感染。患者发病后第一周传染性最强。

(十四)手足口病患儿居家治疗或隔离时注意哪些事项?

答:1、健康监护:患儿居家隔离治疗期间,家长及看护人应密切观察病情,如出现持续高烧、精神萎靡不振、昏睡、或肢体颤抖抽搐等症状,有可能短期内进展为重症,应立即送孩子到市人民医院就诊。

2、居家消毒:儿童常接触的家具、玩具、奶瓶等应每天清洁,每周用含氯消毒剂消毒1-2次。患者的分泌物、呕吐物或排泄物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或环境,清洁后要及时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3、做好居家隔离:居家隔离时限为患儿全部症状消失后1周,此期间患儿尽量避免外出,更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

(十五)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手口足病?

答:1、注意手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回家要用流动的水、肥皂或洗手液给儿童洗手,家长在给儿童喂食前、换尿布前均要认真洗手。

2、注意饮食卫生习惯,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煮沸消毒,玩具应定期清洗、消毒(使用含氯消毒剂)。

4、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手口足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少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商厦、电影院等公共场所,避免接触其他患病的儿童。

6、注意搞好孩子合理的营养搭配,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太阳,增强孩子自身免疫力。

(十六)目前市场上是否有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

答:有EV71疫苗,6月龄-5岁儿童可接种EV71疫苗来预防EV71相关手口足病,该疫苗不能预防其他肠道病毒血清型(非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但将会显著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