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为本 深耕“四个下沉”——濉溪县高质量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是提高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推动构建分级诊疗秩序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濉溪县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健康至上”的卫生健康发展理念,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载体,依托医师培训统筹专项资金保障和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技术支持,建立健全了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的长效机制,实现了医共体建设“人员、技术、服务、管理”四个下沉,让老百姓在家门口获得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
聚焦强基固本,推动人员下沉优布局
优质的医疗人才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源头活水”。濉溪县通过完善县域帮扶机制、筑牢基层服务网底、推动优质资源下沉等举措,不断提高群众看病就医可及性。
每年牵头医院结合各分院需求,不断完善帮扶方案,逐步完善驻点帮扶、按需帮扶、学科共建等帮扶模式。2024年,医共体牵头医院长周期派驻79人覆盖全部18家卫生院,已累计坐诊服务1.21万人次,学科共建覆盖13家分院21个科室,让农村群众不出镇就能享受县域优质医疗服务。
制定《关于建立濉溪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县管乡用”机制的实施意见》,建立“县管乡用”编制周转池新模式;深入探索“乡聘村用”机制,近3年累计补充村医52名;积极推进大学生村医专项入编计划,2024年专项招聘25人纳入卫生院编制管理;随着将公有产权村卫生室转化为卫生院延伸医疗服务点,点内非编制卫生技术人员统一纳入卫生院编外聘用职工管理,“乡聘村用”机制进一步完善。
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在全县建立“2+18”个专家会诊服务中心,推动县外专家“引进来”、县内专家“走下去”,精准对接医患供需,实现“患者不跑专家跑”。
聚焦赋能增效,推动技术下沉促提升
如何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提质增效?濉溪县坚持加快信息共享、完善远程诊疗、强化数智赋能,切实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服务效能。
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打通医疗、医保、公卫信息壁垒,实现三医信息互联互通,为县域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全周期健康档案调阅等功能提供支持。
依托县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立覆盖全县的远程视频会诊系统,县级专家可以通过移动端随时响应基层会诊服务中心的会诊请求;推动医共体牵头医院建立影像、心电、超声等区域资源共享中心,实现“下级检查、上级诊断”。
通过智医助理AI辅诊系统,为基层全科医生、乡村医生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决策支持。
聚焦医防融合,推动服务下沉惠民生
医防融合是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一。濉溪县通过拓展签约服务、创新网格服务、优化慢病服务,着力推动服务下沉惠民生。
制定《家庭医生签约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机关事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围绕“六个拓展”持续完善签约付费政策、优化签约服务模式,组建县镇村三级协同、临床与公卫共同参与的“1+1+1+N”一体化签约服务团队,推动牵头医院专科医生参与签约,将签约服务延伸到学校、养老机构等功能社区。
探索建立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健康管理单元,推动县镇村三级2626名医务人员定点下沉到全县232个网格单元,实现分片包保、上下联动,协同加强村级居民的健康管理,筑牢农村疾病预防控制网底。
在门诊慢病医保基金按人头包干工作开展的基础上,以“两病一体化管理”省级试点项目为抓手,有序推进慢病重点人群分级分类健康管理,推动慢病一体化门诊覆盖全部乡镇卫生院,通过牵头医院派驻中高级职称48人值守基层慢病门诊。
聚焦机制创新,推动管理下沉健体系
濉溪县还加强机制创新,推动管理延伸到镇村、资金包干到单元、治理体系到基层,不断激发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活力。
推动医共体牵头医院向分院派驻业务副院长,全面加强对分院业务管理。将各分院的药品、耗材、设备等采购业务统一纳入医共体管理,推动管理全面下沉。深入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实现公有产权村卫生室由公建民营向公建公营、由购买服务向薪酬发放、由管理一体化向服务一体化的“三个转变”。
创新制定《关于进一步完善健康管理单元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健康管理单元医保基金包干管理实施方案》等文件,在医共体两包资金按人头总额预算的框架下,将医保基金与基本公共卫生经费向健康管理单元包干管理,建立健全网格化治理体系下的利益共享机制,切实推动“医保基金守门人”与“健康守门人”制度建立。
出台《濉溪县村级卫生健康专职干部管理办法》,推动原村级卫生计生专职干部转化为村级卫生健康专职干部,作为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主要成员,纳入村干部管理,职能融入健康管理单元建设,承担村级家庭健康指导与健康宣教等工作,打通基层卫生治理体系“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