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健康根基 绘就民生画卷——淮北市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
“医生,我的血压一直不太稳定,您帮我看看。”“这段时间一直咳嗽,吃了药也不见好,医生您给我检查检查。”……日前,市人民医院组织专家团队前往烈山区古饶镇开展义诊活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基层群众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受到当地群众欢迎。
健康,是民生之本,是幸福之基。近年来,淮北市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为着力点,加快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均衡布局优质医疗资源,筑牢基层服务网底,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看上病、看好病。市人民医院前往古饶镇开展义诊活动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筑牢首诊基层根基
夯实健康“第一道防线”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群众健康的“守门人”。
2024年,淮北市投入3.81亿元用于县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新(改、扩)建医疗业务用房14.5万平方米。36家纳入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建设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达标,其中3家中心卫生院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服务水平,213家公有产权村卫生室转为卫生院延伸举办的村级医疗服务点,并纳入医保门诊慢性病定点管理……
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硬件水平,而且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基层首诊的根基愈发稳固。
数智赋能基层诊断
科技助力精准医疗
淮北市积极探索“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为基层医疗插上智慧的翅膀。
智医助理在50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常态化应用,2024年累计为基层医生提供AI辅助诊断及治疗建议360.5万例次,进一步提升了诊疗效率和准确性。
此外,市人民医院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濉溪县医共体远程会诊中心分别覆盖城区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全县18家乡镇卫生院,实现了医疗集团和医共体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2024年,全市远程医疗服务人次数达11万,通过科技的力量让偏远地区的患者也能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优质资源下沉基层
让群众共享健康红利
为了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让群众共享健康红利,淮北市坚持优质资源下沉基层,组织5家三级医院组建医疗队,对古饶等5个偏远乡镇开展巡回医疗工作,开展疾病诊疗、技术帮扶、人员培训、健康宣教等服务,将优质医疗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相山医院专家工作室扩容至15个专科,63名副高级以上专家轮流坐诊带教,将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到基层。
濉溪县医共体则通过统筹专项资金2196万元,推动人员、技术、服务、管理“四个下沉”,学科共建覆盖18家分院24个科室,牵头医院派驻79人长期驻点覆盖全部卫生院。
2024年,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数869万,在总诊疗人次中占比64.51%,同比增加2.17个百分点。
优化基层便民服务
让健康更有温度
便民惠民,是医疗卫生服务的永恒主题。
全市40家镇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推行适宜日间病床收治住院病种按病种付费试点,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加强市县级医疗机构对基层儿科门诊帮扶,全市已有29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儿科门诊服务,让儿童看病不再难。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也进一步延伸至学校、养老机构等功能社区,探索家庭打包签约模式。2024年,全市签约人数达123.9万人,全人群签约率63.5%,越来越多的群众拥有了自己的“健康管家”。
打通基层院前急救
为生命争分夺秒
院前急救是挽救生命的关键环节。
淮北市结合乡镇卫生院位置分布,按照10至20公里服务半径合理设置院前急救站点,筛选符合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急救站点。2024年,新增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相山医院急救站,濉溪县医共体2家牵头医院急救分中心和14家乡镇卫生院急救站基本完成标准化建设。
目前,全市已建成2个急救中心、2个分中心、31个急救站,平均“15分钟急救圈”初步形成,为急危重症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