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书写民生幸福的“健康答卷”——2024年淮北市卫生健康工作综述
幸福的底色是健康福祉。
2024年,淮北市卫生健康系统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卫生健康委的精心指导下,以改革创新为驱动,以实干担当为底色,抢抓机遇、奋勇争先,用行动诠释了健康卫士的责任与担当,奋力书写了民生幸福的“健康答卷”。
改革赋能,激活医疗卫生发展新动能
在全省先行先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出台《淮北市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对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按人头付费总额预算实施方案(试行)》。市人民医院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实现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等优质资源纵向流动共享,集团内就医只收一次住院门槛费,相关工作成效初显。以医保总额预付包干为抓手,推进濉溪县医共体建设提质升级,促进医疗卫生服务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医共体城乡居民医保包干资金已连续7年结余,慢病“小包干”典型经验获国家卫生健康委通报肯定,医保和公共卫生包干资金向健康管理单元延伸。濉溪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成效明显,获省政府办公厅督查激励。濉溪县国家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改革创新全国第一。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市卫生健康委作为全省唯一地方卫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门,获评全国“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优秀单位。5家医疗机构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实现进位。濉溪县人民医院作为唯一县级医院在全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调度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服务提质,绘就健康淮北幸福底色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扩容,3家三级甲等医院全部一次性通过等级评审,新增市妇幼保健院晋升为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获批市人民医院骨科、市中医医院第二批省级区域中医康复中心、濉溪县中医医院省级中医“治未病”中心等3个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市中医医院肺病科入选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建强乡村医疗卫生体系,3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达“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社区医院建设能力标准,转化215家公有产权村卫生室为乡镇卫生院延伸医疗服务点。濉溪县健康管理单元基层卫生治理模式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为全省唯一。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市政府与安徽中医药大学签订合作协议,遴选市中医医院4个科室与安中医一附院合作。全市5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全部设置中医临床科室,所有镇街村和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均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开展“中医药文化夜市”活动19场次。
优化便民惠民举措,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均能够提供至少2种形式的预约挂号服务,提供3日内可享受一次同专业同级别医师免费复诊。8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接入省级影像云平台,实现检验、心电、超声等5类检查结果全省联通调阅;三级公立医院之间,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对上级医疗机构、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内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3家三级综合医院试点“互联网+护理服务”,将专业护理服务延伸到家。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安全,“三合理”专项行动治理内容由省定32项增加到44项,累计开展5轮督查,覆盖所有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61个市级医疗质量质控中心和16个县级质控中心开展质控检查211场,促进医疗质量安全18项核心制度落实落细。
筑牢“防护网”,全面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
疾控体系全面重塑,挂牌安徽理工大学附属淮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组市、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扩面至市本级和濉溪县的36家试点医疗机构。濉溪县入选国家传染病防控医防协同医防融合试点单位。深入开展疾控系统“大学习、大调研、大练兵、大督查”活动,组建6类18支(161人)卫生应急队伍和5支(42人)传染病应急小分队。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已覆盖乡镇卫生院以上具有传染病报告资质的88家医疗卫生机构。7家医疗机构传染病监测预警平台正式运行。加强新冠、流感等重点传染病监测预警,指定两家哨点监测医院,疾控机构每周分析报告传染病监测情况,疫情形势保持平稳。8家尘肺病康复站投入使用,市职业病防治院参与起草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职业性滑囊炎诊断标准》获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式发布。
多措并举,促进人口发展措施落实落细
出台《淮北市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政策的若干举措》,实施家庭育儿补贴等制度,创新实施第三个子女进入符合条件的公办幼儿园时可不受学位限制、参加延时服务免交课后延时服务费等措施。濉溪县入选全省医养结合创新发展试点地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全部开设老年医学科,免费为1.21万名65岁以上失能老年人和833名脱贫失能老年人上门提供医养结合和健康指导服务。开展安宁疗护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增至32家。巩固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市创建成果,新增托位1510个,完成年度任务的100.67%;136所幼儿园开设2—3岁托班,占比达40.12%。市妇幼保健院获批开展夫精人工授精技术。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强化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管理。全市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控制在省要求指标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