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显成效惠民生
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基石。2024年,淮北市坚定不移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提升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内涵建设,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完善“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工作机制等方面持续发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施规模、装备条件、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市县级公立医院的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人民健康更有“医”靠。
在追求全民健康福祉的道路上,打造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和市级头部医院则是关键之举。为此,淮北市出台相关政策清单,成立市人民医院骨科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运营管理工作专班,并于2024年9月成功获批由市人民医院与安徽省立医院合作共建的省级区域(骨科)医疗中心。深化徐淮合作帮扶,成立徐州、淮北结对合作帮扶医疗专题合作组,有针对性地引入徐州优质医疗资源,全市7家三级医院分别与徐州多家高水平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共建13个临床专科。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十四五”以来,全市入选国家中医优势专科1个,成功申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3个(含中医类5个),同时创建市级临床重点专科9项。
如何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看好病?淮北市积极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提质升级,守护百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抓好省级示范医共体建设工作,将符合条件的公有产权村卫生室转化为乡镇卫生院延伸医疗服务点,把全部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门诊慢病医保定点管理,遴选建设6个县域医疗次中心,建制镇卫生院全部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持续推进国家基层卫生健康试验区建设,构建县镇村三级共管、上下联动的网格化健康管理单元232个,推动“医保基金守门人”“健康守门人”制度建立。有序强化慢病重点人群分级分类管理,全县18家卫生院实现慢病一体门诊全覆盖。加强村医队伍,2024年组织大学生村医专项招聘25人。
为了持续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淮北市探索试点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深化共建共享,心电一张网已设置11个点位,投放设备37台;院前急救网点持续扩延,相山医院急救站点已正式运行;远程会诊中心、远程影像系统累计线上诊疗2100余例。实施同质运行,建设区域临床检验中心,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建立医疗服务和质量安全等5项业务培训和考核机制,推动集团内同质化管理。通过联合病房、专家下沉等推动资源下沉,在具有临床诊疗条件的3家成员单位成立6家“名医工作室”,派驻11个专业29名专家到相山医院。
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对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卫生健康需求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淮北市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省市联动调整22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重点提高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推进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进一步降低患者医药负担。健全基本医保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将门诊慢特病诊疗费用纳入支付范围,全市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特病从48种增加至90种,13个特殊病“免申即享”“即申即享”。
中医药具有护佑人民健康的独特优势,正迎来振兴发展的广阔前景。淮北市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市中医医院肺病科入选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市中医医院获批省级区域中医康复中心,濉溪县中医医院获批省级中医“治未病”中心,积极申报12个中医特色基层医疗机构,全市43个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均配备至少1名中医师,并可开展6类10项以上中医药服务。提升中药制剂的研发能力,全市共有12个中药制剂完成备案,挖掘、整理医院名老中医经验方、协定方,现已筛选出8个专科协定处方,正在开展制剂品种研发前期工作。
做好“一老一小”服务工作,绘就“朝夕美好”温暖画卷。皖北康复医院等5家医疗机构建设养老床位417张,朝阳老年公寓等7家养老机构开办或内设医疗机构。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推进托幼一体化建设,2024年新增1500个托位。选派47名专业医务人员担任托育机构健康副园长,无偿为婴幼儿提供保健与健康管理等服务。实施家庭育儿补贴等制度。创新实施第三个子女进入符合条件的公办幼儿园时可不受学位限制、参加延时服务免交课后延时服务费,3周岁以内在市内公立医疗机构就医时免收门诊诊察费等措施。